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解放前黄梅戏班社的类型

解放前黄梅戏班社的类型

关键词:安庆,历史,在线,文化,黄梅戏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解放前黄梅戏班社的类型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anqi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839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解放前的黄梅戏班社,大约可分个人演唱,业余性班社,季节性班社,半职业班社,职业性班社。

  一、个人演唱,是指个人或几个人零星演唱。当黄梅戏还在"原始状态"的时候,演唱黄梅调是藉以自娱,或与人同乐。有的为了生计,为了乞饭食和谷米,或沿门,或地摊演唱,即使后来黄梅戏形成戏剧形式,这种个人演唱仍然存在,这是因为有一些艺人,由于某种原因,搭不上班子,不得不采取的办法。在黄梅戏流行地区,数十年来,一直都有零星艺人的演唱,前几年的安庆街头,这种形式仍经常出现。

  二、季节性班社,是指业余性班社和半职业性班社两种。前者的成员,墓本上是农民,或是农村里的手工业艺人,这些"玩友"爱好黄梅戏,农闲时组班,农忙时散班。或是冬末春初、或是旧历年关前后组班,春耕开始便散班回家种田。下次重新组班,不一定是原班人马。演出的流动性不大,--般在家的周围,是为喜庆、庙会、玩灯、过年等业余性演出,自娱自乐,基本上不取报酬。半职业性班社则不同,他们的成员多是职业或半职业艺人,也是农闲时组班,农忙时散班,大约在秋收之后组班,第二年春耕开始前散班回家劳动。他们的演出,是要向观众收取一定报酬的。他们是亦农亦艺,生活靠这两方面的收入。还有一种季节性班社,每到春天,江北皖西一带的农民,要到江南山区的祁门、休宁、至德等县打工采茶,半职业艺人便组织班子,带着租来的"衣箱",到茶山上,边打工采茶边唱黄梅戏,一般是白天采茶,晚上唱戏,晴天采茶,阴雨天唱戏。这种季节性的班社,组班比较自由、灵活。人员要求也不十分严格,所以班子的数量不少,每到晚上或阴雨天.到处都能听到黄梅戏的演唱。这样多的演出,便是职业班社的补充,满足了观众对黄梅戏的需求。再者说,这种季节性班社流动性比较大,流到哪里,便把黄梅戏带到哪里,对黄梅戏的流传和发展,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,同时,这种班子也培养、造就一些艺人,很多人后来都加入到职业班社(剧团)里。

  三、职业性班社,最晚在清光绪年间就有组建,如"彭小佬班"、"同升班"等,近百年来,残遭旧社会各种恶势力的迫害,但是,有些班社同他们作顽强的斗争,并没有因此而消亡,虽所剩无几,却仍然存在,并是黄梅戏发展的主力方面军。一般说,这种班社比较正规、固定,由班主(大部分班主是"衣箱"箱主)出面组班,召各种"行当"的演员、乐队、服装等职员进班,因此演、职员阵容比较整齐,服装、道具相对的齐备,能排练、演出小戏和大戏,有些班子里,有知名度高,在群众中受欢迎的演员。这时也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班社,这些班子由于演员阵容强,演出的刷目多,演出质量高,观众很是赞誉。如桐城琚光华组建的"双喜班"便是。

  黄梅戏的职业班社,很少有文字记载,下面所举的是解放前极少的一部分:

  班名    班主   组建年月   主要演员

  同 升 班  王宏元  1904年    张廷翰、朱昌运、储泽风

  许文和班  许文和  1904年    主要演员不固定

  三 元 班  储加才  1905年    储加才、储加和

  小白伢班  崔小白  1911年    小白伢、刘金秀

  双 喜 班  琚光华  1919年    丁永泉、严凤英、桂月娥

  张 翰 班  张廷翰  1926年    王宏元、朱昌运等

  同 乐 堂  檀槐珠  1927年    曹振祥、叶子贵等

  抗 建 班  王梓林  1938年    王国甫、方包存等

  椿 月 堂  桂春柏  1946年    桂月娥、郑绍周、刘正廷

  除此,还有"合意堂"、"倪四银班"、"咎双印班"、"三友班"、"金老三班"、"仁义堂"、"长春班"、"新春阳"、"一二三班","新舞台"、"爱仁戏院"、"民众剧场"、"胜利剧场"等等,不一而足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8911648573 传真:18911648573 邮箱:627527792#qq.com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